8/23/2015

讀《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2008年剛回台灣,便曾聽聞賴青松與穀東俱樂部大名,卻也不曾想買書來閱讀,總覺所需資訊只須上網查就有,直到前些日子讀了把重要題材寫得超難看的《巷仔口的農藝復興》,真的是一肚子火!畢竟那書裡提到的好幾個組織都已經有自己的專書也相當精采,我就真的不知道出這種「型錄」是要幹啥?偏偏這本書又把穀東俱樂部放第一個介紹,我一怒之下,就決定買賴青松自己寫的《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心靈工坊出版,2007年)回來看了.
  在〈推薦序〉中,李寶蓮即點出了重點:「生產食物當然是農人的天職,但食物不也有兩種嗎?一種有形、有能量與滋味的食物,維持人的肉體;另一種是無形的精神糧食,滋養人的靈魂.二者其實不可分,但在食物變成純商品交易時,它無形的一半也隨之流失.人的身體愈是養尊處優,靈魂浴室衰弱.一般人對自足生活的陌生,對土地環境的漠不關心,都是因此而起.」(p.8)
  這本書沒有花很多篇幅在介紹穀東俱樂部,而是賴青松務農的手札,詳實細膩地記錄他在務農初期所遇到的狀況,以一個又一個在田間發生的真實事跡,帶領讀者走入務農新手的實戰歷程.閱讀時,只覺,若將賴青松定義為農夫,那麼他就是極有文采的一位啊!文筆真的很好哩,描述宜蘭四季、田間景致變化以及內心感觸,都很精彩呢!也因在務農過程不斷反思,讓這本書有了更豐富的層次.
  之為農人,在田間工作,為了能讓稻苗生長,必須面對福壽螺、天災(颱風)、鳥類與蟲害等等威脅,在堅持不施用農藥與化肥的情況之下,挑戰更是嚴峻.很多時候,遇到一些突發狀況,例如稻苗生病,新手未必明白原因,這時更顯老農知識與經驗的重要.
  從土地到作物,自然也連結到了餐桌,書裡寫到將田間作物化作傳統美食的片段,抑或讓穀東們前來體驗一日農夫.
  書裡每張照片都很漂亮專業,綠得賞心悅目.
  但這本書比較著重在賴青松務農的過程,對於與當地人的互動,或者是跟穀東之間的關係,書裡較少提及.讀完之後,當下我對穀東俱樂部的架構組織等,還是有些不甚清楚.書裡提到田地在放棄慣性農法,恢復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之後,各種生物逐漸回來,但也只是稍稍提及,在這部分,目前我讀過,寫得最精采的,依然首推《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啊!
  最後,感想是:嗯,可以出續集了!這書說的是賴青松在十年前剛開始務農的過程,此時穀東俱樂部已經成了小農自產自銷運動的領頭羊,這十年間,一定會有些轉折或說反省值得與這社會分享.
  再者,或許是這書已出版多年,此時閱讀,更覺賴青松與穀東俱樂部初起或許辛苦孤單,但漸漸地,影響力是有擴出去的,號招愈來愈多人走在友善土地的務農之路,這便是一場革命與運動了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