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生活,我最怕的,其實不是乾旱,而是沙塵暴,瞬間狂風大作,氣溫驟降,漫天細沙,讓人走避不及.為了對沙漠自然條件與植樹等多些認識,便找了紀錄片DVD《災難再現》(The
Return of the Plagues)裡的〈沙塵暴〉(Sandstorm)回來做功課.
這部紀錄片開頭提到聖經中,摩西出埃及記裡,埃及所遇到的災難之一便是沙塵暴,但全片以中國土地沙漠化及沙塵暴為主,只要有沙漠的地方,就有沙塵暴,且沙漠正持續擴大中。地球表面有20%是沙漠,是沙塵暴巨大來源。世上最大沙漠在北非(撒哈拉)跟中國,片子帶到中國寧夏自治區的抗沙漠化行動,幾年前,那兒尚有河流農田,野生動物與牲畜皆多,可養活當地居民,此時全已沙化,農民棄耕,移居他地,來自戈壁大沙漠的沙塵暴造成北京極大的空氣汙染,且氣候正在改變,雨量越來越少,飲用水將不敷使用,沙塵暴襲擊城市頻率增加。
此時來自戈壁大沙漠的沙塵已在北京近郊形成一個新月形的沙丘,覆蓋大片土地,摧毀植被,中國每年因沙塵暴而失去三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丘不斷掩埋農田與農舍,在內蒙及寧夏問題尤其嚴重,中國政府與西方科學家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在防止沙漠擴大,然成效不彰.
在中國政府與科學家主導下,數千名工人在數百平方公里的沙漠放置稻草以減緩風力、保護弱小職務並防堵沙丘入侵,然強風往往破壞乾草堆,沙漠持續擴大,沙塵暴發生的頻率逐漸增加,全球沙漠處於移動中,每年有五十億噸粒子飛入大氣層,最遠可達萬里之外,如撒哈拉沙塵暴的沙粒可覆蓋歐洲甚至是美國,影響空氣品質與植物生長,而中國四處飛揚的沙塵暴,若行經工業區,則可夾帶汙染物及環境毒素,危害甚鉅且是跨國性汙染.
雖然中國勞工每年皆奉獻一兩周時間在沙漠種樹,然因樹苗缺乏照顧,往往活不久,即使是成樹,仍得面對害蟲問題.沙漠旱化問題根源依然是缺水,沙地難以保持濕氣,雨過後,很快便蒸發,即使是北京,雨量大減,缺水問題愈來愈嚴重,密雲水庫水位大為降低,中國政府因而補助北京近郊農民將農田改種森林及果樹,將水保留在土壤裡,建造綠色圍牆,然而農民往往施用化學肥料以增加農作物產量,造成水資源汙染,水庫裡的磷酸鹽及硝酸鹽含量增加,北京肝病患者亦增加.
乾旱、過度放牧與食物短缺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問題,六O年代後期,飢荒造成三千萬人死去,雖然中國近年經濟快速成長,然而糧食短缺依然是隱憂.沙塵暴極可能重度影響未來氣候,Darmstadt科技大學研究員認為沙塵暴不是氣候變遷的產物,沙塵暴本身就會改變氣候,沙塵暴影響地球氣溫,甚至影響雨將在哪裡降下,大氣裡的泥沙會影響降雨,甚至讓雨降在不需要降雨的海洋上,而不是在缺水的草原或沙漠裡.
看完這部片,我對沙塵暴的威力與全球性影響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所謂的「天災」早已是跨國性的,且原因往往與人類在地表的開發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有著直接的關係.中國抗土地沙漠化的方式,如建造防沙牆及種樹等,與我在撒哈拉看到的很類似,我相信種樹對改變生態、抗旱化、涵養水分甚至是減緩極端氣候有影響,但樹苗種下去之後,絕對需要人類照顧與灌溉,否則樹苗絕對活不下去,而在這當中,水資源依然起著關鍵性作用,若一個地方連一滴水都找不到了,樹苗便不可能存活下來,若為了經濟利益,人類依然將水資源用在工廠工業而非種樹,是根本不可能阻擋沙漠持續擴大,不稍幾年,變成沙漠的良田只會愈來愈多,到時即使反悔想種樹,都來不及了!所以我真的覺得必須趁現在,趕緊在樹苗種下去還有機會存活的地方多多種樹啊!
這部片還給了我一個大收穫:先前我只知道沙漠擴大與沙塵暴發生的頻率成正比,但我沒想到沙塵暴的發生竟然會影響全球降雨,且會讓沙漠旱化愈形嚴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