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2015

讀《永續建築白皮書》

  沒想到我竟然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把《永續建築白皮書》(地球宣言組織Earth Pledge與陳重仁著,積木出版,2006年)給翻完了.本書共分為展望永續建築設計、高性能建築、永續城鎮與環境發展、永續住宅與校園、綠建材與資源及融資誘因與媒體推廣等六大部分,由五十五篇不同作者的短文交織成一本書,鉅細靡遺介紹綠建築層層面面.不過每篇文章的篇幅很短,幾乎只能粗淺帶過且只提正面的部分,有些像研討會宣導手冊,但或許是因這是一本「白皮書」吧!
  會對這議題感興趣,唯一的原因當然是在撒哈拉的天堂島嶼正緩慢興建中,我想盡我所能地將民宿建物朝「自然建築」的方向推去,但這書內容牽涉的議題頗廣,論及「綠建築」,可從室內與建物設計、特殊建材、物資再利用、太陽能發電、校園設計、社區營造、城市活化、公共綠地、銀行貸款與融資,乃至國家政策等,皆可涉及.也因此,對我來說,這本書比較是用來增廣見聞的,但在實用性上較低.
  若說綠建築有百百種,最讓我興致勃勃的,或許是那種能將自然法則運用在建築裡的設計吧!也就是書裡所說的「仿生態」(Biomimicry吧,這也是為啥天堂島嶼民宿在建造初起,我便決定採用木頭、蘆葦及土坊等傳統築屋法,並將陽光照射與風向列入考量,希望能打造出最節能且舒適的民宿空間.
  很喜歡Antonio Gaudi所說:「把大自然法則奉為設計的圭臬,是與造物者合作。」
  William D. Browing 在書裡有一段介紹「仿生態」建築的文字:「在大自然的素材與體系裡,有很多特別的例子:蜘蛛吐的絲比同直徑的鋼絲還堅韌;珊瑚礁在溫暖的海水中製造水泥;鮑魚在寒冷的海中生產的陶瓷」,也比任何人造物還要堅硬。健康的生態體系循環回收廢棄物,不製造任何有害的副產品,只有乾淨的水、氧及食物。
  試想大自然如何完成如此有結構有系統的偉大工程?若我們把大自然的法則運用在人類的創作上,就叫做仿生態。將仿生態的構想運用在建築上是很有意思的,「東門商城」(Eastgate)即為一例,它是位於辛巴威哈拉雷(Harare)的一座辦公複合大樓,設計上參考了熱帶白蟻塚的構造。以白蟻的身量大小來看,這些蟻塚簡直是巨大的摩天大樓,但是其內部溫度維持比外界要涼爽許多的恆溫狀態。白蟻控制溫度的方式係操控垂直的通風管道,利用水在某些區域蒸散,並揮動翅膀使空氣流動。在東門商城,風扇從前廊帶進新鮮的空氣,透過中空樓板吹送到較高的樓層,空氣隨著高度上升變得溫暖,然後從屋頂逸出;到了夜晚,風扇吹送涼爽的外氣至大樓各處以冷卻各個樓層;這棟大樓的窗戶比一般大樓來得小,而且以厚窗簾來隔熱。東門商城於一九九六年完工啟用,所需能源不到相同規模傳統建築的10%,所有的承租戶均蒙受其惠。」(p.97-98
  William D. Browing提出,具「親生命性」(biophilia)、符合「自然形式」的空間讓人較舒服,而「人類是從非洲的大草原上進化而來,那就是我們試圖在世界各地重現的環境,例如:美國中西部的原住民會刻意減少橡樹的數量,以維持大草原的景象.……親生命性的正面影響包括生產力、學術表現、每平方呎銷售額等評估項目,在在顯示我們依照親生命性所設計的建築物,能夠改善使用者整體的身心健康.總而言之,親生命性或許更能讓我們瞭解到如何創造一個更優質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若能將土地開發的目的與程序等相關理念,轉變為以療癒人類及大自然為出發點,以自然為師,尊重使用者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就能把生態學與房地產結合起來,也就能解決本章開頭亨利.梭羅所憂心的問題了.(亨利.梭羅:「如果地球沒有符合居住環境的條件,房子還有什麼用?」
  無論「仿生態」建築抑或「親生命性」空間,全都令人心生嚮往哩!但這些其實都牽涉到很專業特殊的知識與技術,需一筆資金請專人設計、建造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