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15

讀《獅子與我》


《獅子與我》(Joy Adamson著,貓頭鷹出版,2012年)是本活潑有趣、容易閱讀、兼具故事性與知識性的好書,熱情推薦給大家!
  這書出版於1966年,說的是作者Joy Adamson與丈夫在肯亞照顧一隻失去母親的幼獅艾莎的真實故事,呈現的不只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更有非洲草原自然景致、野生動物生態與習性、野生動物在大自然生存的不易、非洲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如何不斷侵占野生動物棲息地,危害野生動物生存等.無論基於什麼樣的因素,野生動物一旦在幼時落入人類之手,彷彿就注定走上悲慘命運,作者與丈夫辛辛苦苦將艾莎扶養長大,費盡心力將牠野放,艾莎也成功地在野外生存,甚至產下三頭幼獅,作者將艾莎的故事書寫成書,引起世界注目,作者亦將賣書款項挹注在艾莎的保育行動上,卻因政府與官方等因素,必須將艾莎與三頭幼獅移到他處,艾莎在遷徙前因病亡故,遷徙後的幼獅則不知去向.這並非是迪斯奈式的皆大歡喜與大團圓結局,卻是最血淋淋的現實.
  艾莎走後,作者與丈夫投入野生動物保育行動,1980年,作者被心生不滿的離職員工給殺害,1989年,其丈夫在保護區搭救觀光客時,死於盜獵者之手.
  在非洲的動物保育人員不時得面臨盜獵者的危害,不僅在《獅子與我》裡如此,在《跟大象說話的人:大象與我的非洲原野生活》(Lawrence Anthony著)及《我的大象孤兒院》(Daphne Sheldrick著)裡,莫不如此,顢頇昏聵政府對動物保育漠不關心,更讓人痛徹心扉.
  在這本書裡,可以讀到作者對獅子滿滿的愛與無盡付出,野放後,既得確保他們在尚未能自行狩獵之前,不至於餓肚子,得給他們準備獵物吃食,還得考慮到不能讓他們過度依賴人類餵食,必須能自行在野外求生,同時還要擔心盜獵者肆虐與政客拿獅子大作文章,以及保護區鄰近部落對獅子的不滿.
  因著作者近身照顧獅子,從她的文字可以讀到獅子的自然習性與行為,雖說是五十年前的書了,仍有助於一般讀者認識野生動物.在作者筆下,已「半馴化」的艾莎有時行為就像一隻大貓咪一樣,或許有人會批評作者將獅子給擬人化,讓人忘了艾莎是一頭獅子而非寵物,但我認為作者不過是環抱滿腔的愛,寫出獅子與人能讓彼此懂得的共通處,充滿情感的文字讓讀者得以理解獅子行為,甚至引發同情同理,對野生動物保育有更多意識.雖然作者對當地政府並未過多批評,但從發生的事件可以看出政治的荒謬,野生動物在非洲大地存在早於這些國家政府,然而卻是官方有權以一紙公文將獅子從土地上驅離.
  在肯亞與南非的動物保育區皆開放觀光客參觀,以旅遊狩獵營收來貼補保育區花費,然而在這產業鏈中,不時可見荒謬處,以此書為例,肯亞政府即使以觀光季即將到來,作者若在保育區餵食尚未能自行狩獵的幼獅,將有礙觀瞻,而下令驅離.然而說到底,保育區的存在究竟是為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還是為人類掙錢?在《我的大象孤兒院》裡,也有類似的例子.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感動,讓我想起自己照顧貓咪與小鷹的經驗,有時因為曾經付出與照顧,便有了牽掛,作者想給獅子一個能跟同類與自然共同生存的機會,卻尋不著官方政府允許的土地.這書原書名《Born Free》,亦即《生而自由》,我想這書名是更貼近內容與書中精神的,也讓我想起我的小鷹.
  閱讀這本書時,突然有個發現:雖然作者堪稱鉅細靡遺地記錄照顧與野放獅子的過程,提到她自己心情轉變或狀況的部分相對少,但一點都不讓人覺得無聊或冗長,且她所書寫的獅子其實也折射出她自己的狀態,而一本書好不好看,有時不僅是題材問題,書寫方式更是關鍵,有些人的文字就是有魅力,會讓人想看,而那多多少少都需要一點天分吧,我想.
  也因作者對獅子有著滿滿的愛,所以讀者很容易便因她的文字而愛上獅子.當我讀《跟大象說話的人:大象與我的非洲原野生活》及《我的大象孤兒院》時,同樣因作者對大象的愛與無私分享而更認識了大象這樣的動物,甚至產生了所謂的「愛」,而我真的很喜歡像這樣的好書.
  書裡還有幾幅作者生前與獅子的合照,很不可思議的人獅互動!而我不免悲傷地想,六O年代的野生動物已難以在非洲大草原生存,此時數量不知是否更為減少,生存條件更為嚴峻呢?至少就大象的情況來說,數量比之前少了許多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