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2015

讀《尋味世界餐桌》

  這本《尋味世界餐桌:從歐美到亞洲,走進主廚、釀酒人、烘焙師、乳酪師、採食者、咖啡師、餐廳老闆、農漁牧業者、食物實驗者的美味人生》(Todd Selby著,奇光出版,2014年)讓我很失望!
  基本上,我不是個會閱讀美食或食譜的人,我對食物沒太大熱情,有得吃就好,有句話說:「拿人蔘去餵豬.」我承認我就是那頭豬!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書的介紹寫得很吸引人,讓我誤以為書裡寫的是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且這個過程是尊重土地與自然的,甚至還有充滿特色的美麗烹調方式之類.
  書一翻開,沒讀幾頁,心想:「蛤?就醬?確定?」這書裡寫的是隱藏在世界各國一些少為人知的特色食物專賣店,或餐廳,或麵包店,甚至是茶行,應有盡有,但完全與「產地」無關哪!每篇文章介紹的對象只用短短幾行文字呈現,其餘全是精美照片,是能說出一家店與從業者多少特色?此外,不知是美編匠心獨具還是怎樣,每篇文章最後的食譜,都採用類似手寫體,像我這樣嬌貴的讀者,習慣整整齊齊的印刷字體了,一看到彩色且大小不一的手寫字,眉頭一皺,臉一橫,就跳過不讀了.目錄還是手繪圖,駑鈍如我者,一時之間還真沒搞懂箇中奧妙,找了好久,才終於翻到,卻因覺整個效果眼花撩亂,無法很快找到我想要的篇章,覺得這整個設計根本是在找我麻煩!一旦扣掉精美圖片跟手寫食譜,這本書就剩下沒多少可以讀惹~,嗚嗚.
  但我總是會要自己盡量從一本書汲取值得吸收的養分,嗯,這本書的攝影很強,每張照片都很漂亮,超級專業,很能撩撥慾望又賞心悅目!跟食物相關的書籍,若有強大的攝影輔佐,真的是大大加分哪!
  書裡介紹林林總總一大堆,就只有「鳳凰集茶行」(The phoenix collection)讓我覺得有趣,但介紹文字不多,真就只有以下這些:
  「1990年,大衛.李.霍夫曼(David Lee Hoffman)開始從中國進口茶.他特別喜歡與眾不同的普洱茶.大衛形容普洱茶的香氣像『一把肥沃的土壤、牛肝菌、潮濕的森林地、簡陋樸實的山中小屋.』他的屋子和公司都是由他的妻子王金釵(Bee Ratchanee Chaikamwung)一手打理.這地方經過數十年慢慢用手工蓋成,包括可以當作汲水馬桶的水泥船(鐵達尼二號),有壕溝環繞、藏身塔裡的堆肥廁所(名字叫做『偉大的便器』),還有太陽能自足淋浴塔.所有的建築物和水力系統都統合在一起,做為連續排水及堆肥系統.當你在廚房把水倒在水溝裡,他會流到『蠕蟲宮殿』進行過濾再排入壕溝,經過第二次生物過濾系統,再流到雞舍,最後排到『鐵達尼二號』的池塘.」(p.238
  這麼有趣的設計,尤其是灰水回收系統真的很讓人感興趣!可這書中除了這段文字加上精美圖片,就沒有其他說明了,作者也說不出「鳳凰集茶行」在建築上的特殊性與茶之間關聯何在.這只是這本書其中一個例子,但就是這種書寫呈現方式,讓像我這樣的讀者超級失望!
  我無聊地想,好吧,若說這本書會讓像我這樣的讀者失望,那麼是不是有什麼地方適合擺這本書呢?我腦中浮現一個畫面:咖啡廳的書櫃上,讓來喝咖啡休息的客人可以翻翻書頁,沒有壓力地欣賞一下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美好飲食空間與製作方式,以書中圖片作為媒介,就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