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15

讀《罪行》

  《罪行》(Ferdinand von Schirach著,先覺出版,2011年)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短篇小說集!作者Ferdinand von Schirach是一位專司刑事案件的德國執業律師,《罪行》裡的故事,約莫是從他接觸的案件中,所得到的靈感吧,每一篇皆討論人為何犯罪,作者文筆及想像力極佳,雖然在閱讀時,便已知故事裡一定會有某人即將死亡,且其中一位是兇手,然而不到最後,完全不知誰將是死者,誰又是那兇手.
  除了故事懸疑離奇,頗為精彩且相當寫實,我尤其喜歡這本書在好幾個故事裡的主角皆是移居到德國的外來移民,或來自東歐的妓女,或來自阿拉伯國家的移工與其後代,這些相對弱勢邊緣者,因自身祖國動盪不安或經濟困頓而來到德國,因社會與經濟結構等因素,往往成為社會中最容易犯罪的一群人,在書裡的故事,我感受到之為律師的作者,對這群弱勢邊緣人的關懷,試著以文學創作來剖析他們如何一步步走入犯罪邊緣,引導讀者理解他們的處境,而非批判
  這世間沒有人是天使,你我都有可能是那罪犯,作者巧妙的故事鋪排讓讀者能站在犯罪者立場與角度,明白為什麼罪行因而犯下,若換成是自己站在那樣的位置與處境,未必能將事情處理得更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那殺人者,在自身侷限與環境壓迫下.這些年在台教舞與沙漠遊走,尤其讓我明白環境教育對一個人的形塑及侷限,有時不是一個人振作及努力與否,而是當一個人的已知有所受限(每個人的已知都是有限的,為有神是全知全能),無不是就他個人所知與先前經驗,去做當下認為最好的決定與行動,然而悲劇卻往往由此開展.也因此,書中一句:大多數的事情是非常複雜的,而罪責正是其中之一.」尤其有力深刻!
  作者在書裡寫著:「德國刑法為罪責刑法,即根據一個人的罪責來處刑,我們會問,被告對自己的犯行能夠承擔到何種程度的罪責.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中世紀時則簡單多了,無論犯罪動機為何,皆依照犯行論罪.於是偷竊就一定是砍手,不論是基於貪財或飢餓而偷.那時刑罰是某種數學題目,每個犯行都會對應到一個明確的刑責,今天我們的刑法比較明智,更貼近現實生活,但要做出正確的判決也更為困難.一名銀行搶匪不會僅僅是個銀行搶匪,我們如何能責備米夏卡?他所做的不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做的?易地而處,我們會有其他選擇嗎?回到心愛的人身邊,不是所有人類共通的渴望嗎?」(p.198也因此,一個人犯下殺人罪,背後原因有著千百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不會是正義的執行,而死刑更不會是回應性命消逝家庭悲劇與社會結構傾斜的好方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