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5

讀《賴桑的千年之約:「台灣樹王」30年耗費20億元,種下30萬棵樹》

  今天得上台北辦事,便帶了容易閱讀的《賴桑的千年之約:「台灣樹王」30年耗費20億元,種下30萬棵樹》(陳芳毓著,遠流出版,2015年)上國光號.
  這本書剛出版時,賴桑的故事便引起不小轟動,臉書不時有人轉他的影音報導,那時我還沒想買書來看,只覺好像他的故事都在影音裡說盡了,不看書也沒關係了.直到有臉友轉貼對賴桑做法的批評,例如他選擇的樹種過於重視經濟價值,原始林跟經濟作用的樹林畢竟不同;他種的樹種太單一,他是種在私人土地上,他兒子開始賣咖啡,根本是圖謀自利等等,也有人說,若賴桑朝原生林的方向走,根本不需要花上二十億.是這些議論吧,才真的刺激了我閱讀這本書的慾望,想更深入地明白賴桑的作為.
  西螺台北來回車程上,將這本書給讀完了,賴桑能堅持三十年,不被家族親人了解的情況下,在山上種樹,讓我好生佩服!但我同樣認為賴桑的妻子賴易寶同樣功不可沒,若不是她堅強地成為家中經濟支柱,經營事業,賺錢養家,更成為賴桑種樹的經濟來源,賴桑也不可能在大雪山種出了林場啊!或許是年紀漸長,對於經濟壓力、現實的壓迫、人際間的耳語嘲諷、家族裏的權力關係,感受更深,也更覺他們夫妻這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
  我不是唸自然科學的人,跟森林不熟,無法那樣細緻地分辨賴桑種出的林場,究竟較接近「經濟林」還是「原始林」?但依據書上所說,賴桑選擇的樹種都是台灣原生木呀!或許他書中一再強調,他要種「最有價值的樹種」,例如肖楠、台灣檜木及樟木,以至於讓人誤以為他以經濟價值掛帥,但若仔細閱讀此書,會發現他說得向來是留資產給後世的千秋大業的價值呀!
  此外,有人諷刺他把樹種在自己的土地上,沒啥了不起.問題是,啊不然是要把樹種哪裡?你家嗎?況且,賴桑當年是買人家不要的已經開發的山坡地、廢棄果園,第一塊地甚至被傾倒N噸垃圾,讓他費了好大功夫去清理,對他來說,種樹不過是把樹還給地球而已.
  有人暗自批評他兒子開始賣咖啡,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維生,種樹需要經費,家產都賣光了,種在山上了,如果他們自己想辦法尋求資金來源,轉向社會企業的方向,可以養家活口,還可以繼續種樹,這樣有什麼不好?
  《天堂島嶼》不過在沙漠種了數十棵棕櫚樹,便讓我深感種樹的不易!有時看到一株比我高一些的棕櫚樹苗,問:「這棵幾歲?」遊牧民族說:「五歲左右.」我常在心裡驚呼:「蛤!五歲?五年的時間,智慧型手機都不知出幾款了!」事情不會在樹苗種下之後,就結束了,還需要人類照顧數個月,才能存活,這才是最累人的,且通常一定會有折損.這是為什麼我對於賴桑可以堅持三十年,種出一片樹林,內心大感佩服!那早已不只是夢想執行力,更是一份讓人望塵莫及的堅持啊.
  書裡讓我最感動與振奮的一段,是賴桑在被傾倒垃圾、光禿、土壤澆薄的廢棄果園種樹種了十五年之後,水竟然回來了!整體生態體系也逐漸回來了!之於我,這真的是大自然的神奇奧秘,只要給予時間及照顧,大自然的自癒能力會讓生命自動回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於人類對地球的掠奪摧殘十分憤怒,只覺人類很像地球的癌細胞,但這樣的心態無助於讓我做更好的事情,只是讓我憤怒自傷罷了,直到接連讀了《追蹤師》系列書籍,才慢慢發現人類確實可以找到與自然和諧生活的方式,且森林可以因人類的照料及參與而更健康茁壯.
  接連讀了數本相關書籍,愈讓我感知人必須謙卑地向大自然學習,且必須放下城市世俗既定的「文明」之眼,才能稍稍貼近大自然的「真相」,無論是山林抑或沙漠,都是這樣的吧,各自有著一套完美運轉的體系,有時恰恰「無用是為大用」,好些在人類眼中無益甚至有害的生命型態,在整體網絡中,卻有著獨一無二的功能與價值,因天地萬物無不是神一手創造,所有生靈皆為神喜愛,含藏某種人類未必能理解的,來自神的旨意.
  像山一樣思考,像沙漠一樣思考,才能去發現圍繞在四周的奧秘,也才真的能以另種方式,「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地思考」吧.
  這本書讓我想去賴桑的林場學習哩!我想更真切具體地明白他的做法,林場裡的氛圍與整體運作,所造成的效益,以及這一場行動在不同層面的意義.這對即將回沙漠做事的我來說,應會是一場極有意義與滋養的學習之旅.
  
  
  
  這則影音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有上經典哦!
  
  


  報導還不算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