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015

讀《拍出會說故事的人文攝影:觀察社會X策畫主題X接近現場》

  一般說來,攝影書籍不太是我的閱讀項目,然而為了沙漠志業,我從各方面做著功課,馬不停蹄,也才讀了這本《拍出會說故事的人文攝影:觀察社會X策畫主題X接近現場》( Stephanie Calabrese Roberts著,木馬文化出版,2014年).
  打從決意回撒哈拉做事開始,便不時聽人們跟我說:「適任,台灣離沙漠太遠了,妳講撒哈拉,人家只會聯想到三毛,而且關於非洲的新聞幾乎都是負面的,我們太習慣非洲就是很悲慘,妳想在那裏做的事,很難引起台灣社會共鳴.」
  聽到這話,我有幾秒鐘的沮喪失望,但,我只允許自己失落一下下,就決心要找出應對之道!心想:「好啊,既然大家對撒哈拉不熟,那我就用各種方式來讓大家認識撒哈拉各種不同樣貌啊!」所以我開始學習「報導文學」是什麼、怎麼寫,摸索如何使用影像(包括攝影與影片),一旦這件事是我整體身心靈決意要做的,那就是傾盡全力,將事情做到最好為止,其餘沒啥好說嘴的,就醬!
  我從沒上過任何一堂與攝影或影音有關的課程,一切全靠自己摸索,用我手邊能找得到的器材.以我剛出版的新書《鷹兒要回家》為例,書裡每張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或許技巧不甚純熟啥的,然而有幸遇到宇宙最強的美編,整本書就活起來惹~!然後就很慶幸自己當時超級勤奮地日日為小鷹拍照!
  好,話說回來,關於《拍出會說故事的人文攝影:觀察社會X策畫主題X接近現場》,這本書還算提綱契領地介紹「紀實攝影」的拍攝方式,第一章先是介紹幾位攝影大師的作品與拍攝手法,爾後則是作者佐以自己的紀實攝影作品,引導讀者如何進行紀實攝影,分享她的經驗.
  對我來說,這本書就「紀實攝影實戰手冊」來說,實用度不足,尤其缺少人文厚度,以至於作者兼攝影師的Roberts的作品裡,缺少更深刻動人的故事.再者,我老覺得她的攝影作品或許「專業」吧,但好些整個觸感很像「家庭攝影」,缺少讓人驚豔的力道與美感,以至於當我並未震懾於她的作品,並未被她的作品給說服,讀起她關於紀實攝影的經驗分享,真的就只會聽聽而已.
  呵!只能說,前些日子讀的《重回大地》(Sebastio Salgado著,木馬文化出版,2014年)太過驚人!讀過、看過何謂「大師作品」,再看「還算不錯的攝影師的書」,確實會看見「大師高度與厚度」在哪裡.或許這樣說有點殘酷啦,但我真的是這樣想的嘛!且對我來說,Sebastio Salgado之為「大師」,除了絕佳美學品味與攝影技巧,更因他對人、社會、文化與自然有極為個人、內在且深厚的關懷,他看見也感受到一般世俗之人所不見的「美」與「故事」,才能拍出如此雋永絕美的作品.那是來自內在的,且由內與外連結,而不只是按快門而已.
  但這本《拍出會說故事的人文攝影》還是讓我學到一些東西,尤其是第一章幾位知名紀實攝影師的生命故事及經驗分享,作者在書中列出大師作品,附上照片故事解析,讓讀者可以同時學習影像分析,磨練美感敏銳度,而攝影大師的經驗分享對於有至於紀實攝影的讀者來說,也是頗為滋養,這些優秀傑出的攝影大師之所以選擇紀實攝影,泰半期望能以影像來傳遞訊息,改變社會的不公不義,攝影是他們的表達工具,而他們不僅有話要說,甚至想替被拍攝者說.書中列出的幾張大師作品,不乏足以震撼人心的經典之作唷!
  我尤其喜歡 Rick Smolan 談到紀實攝影工作者在面對業者(如雜誌社出版界與廣告公司等)市場與他鏡頭前的被拍攝者(時常是最弱勢的族群)之間,所承受的壓力,以及紀實攝影工作者的原則與志業,甚至是紀實攝影可以為這世界做的事.對我來說,這部分的經驗分享真實而有力!
  此外,好玩的是,書裡好幾位專業紀實攝影大師往往偏好採用簡單輕型相機來拍攝,有時甚至使用iPhone來拍攝,除了方便輕巧,也因當相機本身較不嚇人,鏡頭前的被拍攝者也更自在.
  終歸到頭,拍出一張好作品的原則就那些吧:試著了解並親近被拍攝者事先對拍攝主題勤做功課不強求拍出一張好照片、尊重被拍攝者等等.書中有一部份是一位攝影師的自拍,意義在於攝影師在自拍中,自我觀照並學習自我悅納,而我倒還真沒想過自拍可以有這樣的意義,呵呵!
  雖然我個人覺得作者本身的人文深度不足,有些可惜,但很快翻完這本書,對於我將來回沙漠要拍攝的東西,還是有些幫助,較有具體計畫的雛型在腦中形成.我不管我會不會攝影跟有沒有學過拍照,啊反正以圖文來呈現撒哈拉的真實故事,這件事我就是要做啦!其實在沙漠的時候,我時常是先視覺性地捕捉到畫面裡的故事,再叩叩叩地拿起相機,跑過去拍照,可長期以來我的苦惱在於,我的手跟相機拍不出我內心所感受到的故事!

  話說,關於回沙漠這件事,我真的是超級認真der!這,就是正港「查某人ㄟ氣魄」啦啦啦啦啦……(有回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