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015

讀《地球與人:生命群落的動態演繹》

  津津有味地讀完《地球與人:生命群落的動態演繹》(J. Donald Hughes著,廣場出版,2013年),作者是歷史學者,鑽研環境史,這本書不僅資料豐富,將地球生態與人類歷史同時放入歷史演變脈絡中來探討,既是歷史與人文的,更是自然科學的,且觸碰的歷史夠長,打從遠古時代,一一爬梳至今,在書中不僅可讀到自然生態知識,也有著將人口、人類學民族誌、經濟型態變化等因素放入思考,很難得的一本好書!
  很難用三言兩語說完這本將近五百頁的精采好書,但從作者分析中,可見在漫長的人類「原始」時期,人與自然的關係相對和諧,經濟型態簡單,保有生物多樣性,也讓人類可以綿延數代.
  一進入古文明時期,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建立等,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愈強,對自然的破壞愈大,尤其以森林資源的掠奪最為明顯,然而一旦自然資源掠奪殆盡,便是人類生存的告終.以美索不達米亞為例,當年的古城附近,早已是荒漠一片.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一旦自然資源被掠奪殆盡,人只得遷徙,以及人類經濟模式如何殘害自然生態等等,這是無數本書籍與文章所談論的共同事件,然而這本書給了一個相當新穎而精采的觀點:將城市發展與城市生態放入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當中解析,而非將人類活動獨立成一個系統來看待.而一旦解析觀點不同,所照見的「地球與人」之環境史即有大大不同,格局更高也更廣,可以將問以提挖得更深,同時看見人與自然如何活在一個巨大網絡中,彼此緊密相連,彼此深刻而細微地牽動著.
  正如書中所言,「地球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從遙遠的上古時代流傳至今,而「生態平衡是動態而非靜止,維持平衡必須不斷變動.生態平衡永不止歇,是動態和諧.既不像金字塔大石磚一塊一塊相疊的穩定,也不像蹺蹺板左右擺盪的不穩定平衡,是如老鷹飛翔般,不斷調整羽翼順應氣流,翱翔天際.任何生物應接受內在狀態及外力帶來的改變,適時調整以求生存.」(p.22
  在這本書裡,可以看見歷史上,人類反覆做著一樣的事:發展經濟與城市(但多半只是少數人獲利)->掠奪自然資源->環境生態破壞殆盡->人類文明或城市滅亡.然而這樣的模式延續至今,在全球化底下,只是愈演愈烈.幾世紀前,當歐洲自然資源浩劫,開始向外拓展殖民地,尋找新資源,然而在不久的未來,當資源耗盡,人類還可以去哪裡?
  這本書真的很精彩,難以一言道盡,值得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