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15

讀《沙漠》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J. M. G. Le Clézio 這本《沙漠》(Désert.皇冠叢書出版,2011年)並不易閱讀.
  該書法文原版出版於1980年,是作者第一本暢銷作品,書裡共兩個敘事主軸:一是1910年代,在摩洛哥境內西撒哈拉北側河谷對抗法國殖民軍隊且節節敗退的伊斯蘭宗教領袖、沙漠戰士與人民;二是近代出生在西撒哈拉,前往法國馬賽,爾後又回歸撒哈拉的沙漠女子拉拉.
  兩條敘事軸交錯而成的,是在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撒哈拉人民,即便摩洛哥在1956年取得獨立,然而從馬賽的北非裔移民身上可清楚看見法國殖民對非洲的影響.
  作者妻子為摩洛哥裔移民,作者書寫這本書時,肯定對法國在摩洛哥殖民史有過深切考究,本身對沙漠亦有深刻體悟,讓這本書既像歷史小說,卻又充滿魔幻寫實魅力,書中數個人物,包括拉拉與哈耳塔尼等,與沙漠天地及自然地連結之緊密深切,甚至是拉拉眼中所見的沙漠戰士,已近乎超自然色彩.
  然《沙漠》的敘述節奏是緩慢的,書中不乏個中人物對沙漠的深切體驗,細膩深刻優雅而迷人,但有些冗長,以至於我讀著讀著,會突然恍神.可這本書有著極為豐富的象徵意涵,無論是書中每個人物場景與劇情,皆帶有作者對自由/壓迫」、「被殖民/殖民」、「沙漠/城市」、「精神/物質」、「漂流/故鄉」及「出生/死亡」的隱喻及探索.
  我相信作者本身對沙漠的體悟極深,否則寫不出那樣細膩深刻的文字.閱讀時,在沙漠的體驗與畫面一個個浮上腦海,有時我幾乎是藉由作者文字重溫在沙漠的感動,有時則是藉由作者描述,更深地走入沙漠居民與歷史中,走入沙漠的瑰麗與奧秘裡.
  顯而易見的是,面對法國殖民者強權,作者是站在沙漠子民那邊的,在他筆下,幾乎不見法國人的面容,外來殖民者強權不過是壓迫著沙漠子民在自己土地上流浪並乾渴而死的黑暗力量,在他筆下,沙漠子民剛毅聰慧、潔美且心胸寬大一如沙漠,法國殖民勢力已撤出撒哈拉,當風襲過,人煙盡除,所有曾發生的事宛若不曾發生過.而被殖民者後代拉拉在短暫前往法國馬賽後,以其美貌及獨特神情而讓法國人驚豔,卻不讓物慾繁華著身,依舊回歸沙漠.
  這本書的層次及隱喻皆極為豐富,雖不易閱讀,但是一本會讓我願意花時間再好好用功讀一遍的書.2014年即將告終,以這本書的閱讀感想為今年畫上圓滿句點,頗好.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沙漠》作者J. M. G. Le Clézio 與我的偶像Pierre Rabhi暢談文學土地撒哈拉與生命種種,這種對談超棒der!我好愛這種法國節目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