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14

讀【旅行,就要去小鎮】

  我想我可能真的就不是愛讀旅遊書籍的人,草草看完【旅行,就要去小鎮】(李炯俊著,貓頭鷹出版,2013年),心裡覺得很空虛.
  我本來就不太看旅遊書,甚至不懂為啥會有人想讀這種書,總有個主觀想法:旅遊就是要自己去啊,讀這種書好像在過乾癮!買了【旅行,就要去小鎮】唯一的原因是為了做我的功課,心想,好吧,既然我都號稱要從事生態觀光旅遊了,那就要知道旅行者希望在過程中得到什麼,而讀者又想從旅行者的攝影及文字中得到什麼.況且封面上還寫著:「離開喧囂的大城市,小鎮,才是一國靈魂的所在!」那麼就來看看作者寫出了一個什麼樣的小鎮特色,在小鎮如何進行旅遊,以及什麼樣的小鎮值得參訪吧!或許可以從中得到回沙漠推廣生態旅遊的靈感或實例.
  呵,由此可見我個性跟作為一直沒變哩,就是啊,一旦決定要演一個腳色,我就會想把它演到好,而且還要有我自己的詮釋跟樣子,走出我自己的特色之路!呵呵!
  這本書好像也只是讓我更清楚為啥我不太愛讀旅遊書籍,作者本身是韓國旅遊作家,將內容分成藝術小鎮文化小鎮與傳統村莊三大部分,以三十八篇短文介紹世界各地三十八個小鎮,但與其說是小鎮,不如說是相對少人造訪的觀光景點,而非像西螺這種真真切切就是鄉下小鎮的非觀光之地.
  文中不少是針對景與地的資料性敘述文字,但對我來說,在我並無計畫前往造訪的情況下,一個遙遠之地的景如何、磚瓦拱門建於何時、用了幾塊石頭,那真的是不太有意義的.
  作者寫法是在一個意圖介紹的小鎮中,抓出一個具代表性的點並加以敘述,例如以某個鎮書寫的是鎮上某個特色咖啡屋,描述外觀與簡史,以及有哪些作家名流曾造訪等等.其他篇幅大抵如此模式,在迅速讀了幾篇後,我發現自己腦袋一片空白,即便書中附上精美圖片,仍覺每個小鎮長得還是同個樣啊.
  我想原因在於作者文字完全不見當地人,無任何與在地者的互動,偏偏人類活動與其歷史累積是造就一地景觀極為巨大的力量啊.這本書寫的並非自然野地遊記,而是理應具有人文特色的小鎮,一旦扣掉在地者真實生活,整本書剩下的,真切只是一個過客在某地匆匆行走而留下的印象式紀錄,過客對在地居民不感興趣,與土地並無連結,而肉眼在一時半刻所見,很難不是浮光掠影與淺層體驗,這樣的文字就我讀來,實在很難有啥收穫或感動.
  我思考,什麼樣的旅遊相關書籍會吸引我呢?坦白說,若把這書當成旅遊指南,資料不夠實用,且若我需要的是某地相關資料,上網搜尋是最快最詳細的,有時甚至連圖片影音都找得到呢!或許我會希望作者可以寫出資料性以外的內容,但對我來說,這本書裡面是不太有的,許多文字在我讀來全蒼白無力,隨手某篇結尾:「屏除小說《德古拉》背景的布蘭城堡,這裡是個別無特色的小鎮,然而只要站在布蘭鎮的平原上,各位自然就能體悟東歐鄉間小鎮的悠閒是多麼令人沉醉.」
  讓我讀來稍有趣味的篇章很少,集中在「傳統村莊」這部分,例如之為聖誕老人故鄉的芬蘭Rovaniemi,因聖誕老人村而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的觀光客造訪,與鎮上所有因而衍生的相關活動;又或欣賞神秘極光的加拿大黃刀鎮;又或英國上威河村的舊書攤.但這些小鎮之所以有趣,是因當地原本就有著吸引外地觀光客的活動,而非真的是平凡無名小鎮被作者給寫出了特有趣味.
  另外,我較難接受的是,從這樣一本旅遊書所能讀到的,全都是很印象性的趣味,更有歷史深度與文化厚度的文字全不可見,若描述對象是古老小鎮,失了這部分確實可惜,若是類似書中所提緬甸萊茵湖,作者冠上「不被文明污染的世上最後樂園」,我倒還真的較難接受,畢竟緬甸在近代經歷巨大政治、社會與文化變革的劇痛,一個旅行者不過是來此享受肉眼所能見的美景以及在地人的善良純樸,這對我來說,就道德良知上,我有接受度的困難.而我想,這可能是為啥我普遍性不愛讀旅遊書.
  匆匆回想過往讀過的旅遊相關書籍,【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洪震宇著,遠流出版,2014年)倒真的值得細細閱讀,書裡滿是來自土地的生長力量與在地者純樸自然的真實生活,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全在這當中了,由此可見作者的文化涵養與書寫功力之深厚,以及他的田野調查做的有多紮實,才能在優雅清新文字中,乘載這麼多資訊與深厚能量.
  【冷西藏.熱西藏】(馮偉賢著,鄔世雄攝影,商周出版,2012年)是一本我很愛的書,作者的文字是有情感有圖像且相當有魅力的,在他雅致細膩自然而流暢的行文裡,我讀到了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感,關於西藏天物與景的美麗,那是澄澈明透如隱匿高山,無人造訪的湖泊,讓我明白西藏何以為「聖境」,我尤其愛篤信藏傳佛教的他,在西藏所見所感的之於佛家啟示的種種種,在他筆下,一景一物與人,全有了生命與細膩情感,在高原微微發亮.景物描述與背景資料未必能揭露一地的什麼,作者真實感受與細膩文筆卻可能帶讀者走入前所未知的體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