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015

讀《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

  對《書店本事:在地圖上閃耀的閱讀星空》(夢田文創/策劃製作楊照/製作顧問郭怡青/採訪撰稿,繪者:欣蒂小姐Miss Cyndi,遠流出版,2014年)這本書感興趣,原因如下:一、即將回沙漠的我,想知道獨立書店如何面對現實環境,還能秉持什麼樣的理念,用什麼樣的方式,繼續營運下去,除了想汲取他人經驗,也想被感動振奮一下吧,哈哈!二、不斷在沙漠思考如何推動教育的我,想知道一個空間如何以「書店」的形式,將書本、知識與文化帶給一群人、一個地方?
  這本書採訪了台灣四十三間獨立書店,我只去過其中七間,真是俗弊弊!每間書店篇幅不大,從緣起、特色、活動與類似「書店甘苦談」說起,除了引導讀者認識這些獨立書店,也讓人感受到這不僅是書與書店的故事,更是人與時代的變遷,確實讓我發現原來台灣有這些這麼獨特的書店存在,甚至可以依照這本書的介紹,按圖索驥去認識書裡的每間書店.此外,夢田文創還請導演侯季然拍了一系列《書店裡的影像詩》影片,介紹這些書店.
  雖然對主題感興趣,但就整體而言,這書讓我頗為失望,讀了前面幾篇,就開始不耐煩,又覺得書都買了,還是得讀完,何況我是真的想知道關於獨立書店的一些事,只好啟動摩羯座的堅強意志力,把書跟《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影片全都看完了!
  從《書店本事》最前面幾篇介紹的書店來看,可以嗅出有些書店的存在店裡藏書與老闆本身的故事,反映了台灣某時代與某群人真實的生命經驗,那是台灣史拼圖上,極少人關注的一塊,很可惜書裡並未多作著墨.若在書最前頭,能有個類似〈序〉的東西,稍微介紹書店在台灣隨著時代、社會變遷、市場需求與讀者差異而來的發展與起落,一篇類似「台灣書店簡史」的文字,會有助於像我這樣的讀者將每間獨立書店放入台灣歷史與文化脈絡當中來解讀,形象會更具體;此外,在以獨立篇章介紹完書店之後,若能有個總結,統合這四十三間書店面臨的現實問題、共同處境與不同回應方式等,將有助於讀者吸收每間書店不同經驗,更凸顯這些書店的存在意義與獨特力量.
  我在這本書裡,是真的摸不到啥台灣社會脈絡,雖然每篇文章都會提到獨立書店經營的困難,但所有挫折與艱難在作者筆下,全都甜甜淡淡的,泛著浪漫的夢想七彩泡泡.然而就我個人瞭解,書店在台灣營運之困難,甚至一間間地倒掉了,與台灣現實環境脫離不了關係,有些甚至是在與現實搏鬥在現實壓迫中,硬是找出生存之道,一再與台灣社會及讀者對話,摸索釐清書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之於我,動人的力量以及值得分享的經驗是在這裡.
  再者,書裡好多文字幾乎像是在交代什麼,我感受不到太多情感與溫度,好些段落是整理過後的受訪者(即書店主人)的訪談內容,讀來平淡無奇,以女書店為例,當我讀到書裡提到女書店與台灣婦運的關係,真的是在心裡大喊:「我的媽呀!這種資料性的東西,女書店官網就有,我幹啥買書啊!現實衝擊的力道在哪裡啊?女書店迎向現實壓力的勇氣與力量,在文字裡也感受不到啊!」
  說到小小書房,我也感受不到我所知的,小小在整個台灣獨立書店架構中,獨特有力的角色與各種行動,這並不是說作者沒寫、沒提到,而是讓我讀來,只覺一切都好扁平,沒啥滋味.也就是說,當我讀到我僅知的幾間書店,我完全沒有那種:「對!就是這樣!」的驚喜或心有戚戚焉.
  又例如有河book,受訪者詹正德先生談起為什麼有河book特別注重「風景的意」義,提到此時淡水河畔可以讓遊客在上頭嬉戲的草坪其實是人工填造出來的,破壞了原有河岸生態.對我來說,見到這等改變,那心是很痛的,那宣告著人與自然與土地與河流的關係已與過往不同,人正以自己的主觀與需求,強壓在河流與土地上,暴力改變自然生態卻不自知地在受傷的河岸上玩耍,但這段訪談放在書中,就真的是不會痛,就連淡淡的感傷都說不上來.
  又例如虎尾厝沙龍,讀完通篇,印象是:這間書店的特色=古厝+庭院+粉有個性的老闆娘!至於書,嗯,好像也不是太大重點.書裡雖然提到店內選書方向明確聚焦在「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以及虎尾厝沙龍跟《四方報》的合作,但我還是無法具體地感受到選書所謂聚焦在「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所以才說,我常覺這本書很多文字全都在「交代」.
  再者,我不甚清楚這本書選擇介紹書店的標準在哪?這本書出版於2014年,但書裡介紹的有些書店甚至是2013年才剛開幕!能不能撐下去已經是個問題,我想更清楚的走向特色與脈絡甚至都還在建立中吧,那為什麼會選擇介紹這幾間呢?
  又例如阿維的書店,讀完有個粗淺印象:所以老闆就是不小心開了書店,然後夢想是唱歌!書裡一段:「外表再台味不過的李峰維,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我心想,ㄟ,奇怪了,難道很台的人就不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在想啥啊!
  又例如嘉義的洪雅書房,之為「社會運動的平台」,但在書中文字就是讀不到那種對體制的衝撞理想的熱度與現實的壓迫!所以才說,整本書給我感覺就是溫溫的,平平的,扁扁的,連衝突與壓力與挫折,都在舒適圈可忍受的範圍內,看似點出每間書店的特色與價值,卻不鮮明也沒啥力量.
  書讀了約莫一半,我心裡突然有個疑問:咦?不知在寫這本書之前,撰稿者本身對書及書店的認識有多少?我想起先前讀的《無國界醫生的世界》,通本書就介紹MSF,但從文字裡,可以看到MSF在核心價值與具體實踐的反覆思辯與修正,一再調整組織定位,書裡呈現MSF如何募款、如何與各國政府應對,MSF醫療人員很人性的一面──戰地救援壓力大,有些甚至藉由酒精與藥物紓壓,但依然放不下需要救援的人而一再出任務.書中有段甚至談到新藥物的發明與市場需求、藥廠及智慧財產權之間的複雜微妙關係,簡潔扼要描述無國界醫生組織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急救方式與在資源豐富且高科技醫療器材隨手可得的西方世界的不同,讓我邊讀邊讚嘆:「哇!這作者對醫療體系好清楚啊!太厲害了!」從MSF的發展、作為與經驗,呈現的更是國際救援組織一些很本質性的共同議題、現況與難處,以及國際現實環境,甚至提供讀者一個從國際救援組織角度來理解一場戰役的可能性.之於我,這樣的書真的是夢幻逸品,超級精彩的啊!
  好,以上碎念很多,總之就是對這本書的呈現方式與內容頗為失望,包括裡面的「茶話本事」都讓我覺得無用可笑,例如收支難以平衡幾乎是每間獨立書店共同的問題,之為讀者,我真的會希望書裡能對這部分多作探討,寧願知道若無經濟壓力,獨立書店主人依然會選擇複合式的經營嗎?會想要一邊賣書一邊賣咖啡兼賣雜貨嗎?還是寧願只想好好賣書?也不是像書裡的「茶話本事」(其實就是Q&A),去啥開書店的樂趣跟影響書店主人最大的那本書是什麼,諸如此類的制式問題.
  但書裡的插圖倒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亮點,每間書店都有屬於自己的插畫,也全呼應該篇所介紹的書店的特色,其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是有河book,因為有貓啊哈哈哈哈哈哈!不過畫小小書房的時候,竟然沒把大小黃給畫進去,實在是太不應該惹~!
  不可諱言,整整訪問四十三間獨立書店堪稱工程浩大,且我也確實從這本書學到不少東西啦!其中讓我最覺有趣甚至驚奇的書店形式,應該是宜蘭縣員山鄉的「小間書菜」,此外,書裡所呈現的二手書的流通也讓我學到許多.一則則點開來看完《書店裡的影像詩》,會讓我好奇地想去「小間書菜」跟「晴耕雨讀小書院」
  《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影片也算補充了書裡沒說的那些,藉由視覺衝擊,,尤其呈現書店主人訪談與書店場景,效果有時甚至比書裡文字佳,可以窺見店內氛圍特色,以及書店主人個人特質,甚至從他們身上對書的愛,而感受到書的珍貴可愛.不過好些書店主人應該不想拋頭露面,所以有好幾段是看不到書店主人的,呵呵!
  讀完這本關於台灣獨立書店的書,也看完了相關系列影片,我心裡不免有個小小感慨:相較之下,沙漠文化與教育資源真的好匱乏啊!不要說書店或圖書館啥的,就連尋常人家,連一本完整的書都很難見著,除了《古蘭經》,且多數遊牧民族其實不識字的,而一旦沒有文字,不僅生命故事與經驗無法流傳下去,也無法吸收他人知識與經驗哪!又例如以沙漠的孩子而言,日日與土地緊密連結,這是他們身上很自然天真的特質與力量,但因教育資源缺乏,在想像、思辨、邏輯、吸收與表達方面,相較於城裡受了完整教育的孩子,確實相對失色啊!〈書酷英文書店〉訪問裡,書店主人之一Neil說:「小孩子從小開始學習,他需要的是機會,而不是天分.」看看沙漠的情況,我對這句話好有感觸啊,嗚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