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2014

讀【小農復耕:好食材,好生態,好市集,好旅行】

  很快讀完【小農復耕:好食材,好生態,好市集,好旅行】(浩然基金會作者群著,果力出版,2014年),這本書算是將台灣農村陣線與浩然基金會合作的「小農復耕」計畫做了詳細完整介紹,或許這同樣是這本書的出版目的
  書頁一翻開,第一部分算是支撐整個計畫的理論基礎吧,由農陣的蔡培慧教授等,將台灣農業發展放入歷史脈絡中,書寫台灣農業此時面對的真實困境,以及糧食自給率過低、慣行農法對土地的傷害等,並一一列出小農耕作的十二個關鍵字,讓讀者很快就能將小農復耕計畫放入台灣脈絡中來理解,明白整體計畫的實質意義與社會價值.
  第二部分則以條理分明的方式,呈現台東歷坵、高雄勤和、雲林水林、雲林北港、高雄美濃,這五個小農復耕點的樣貌,包括地理環境、生產條件、作物特性、復耕的故事、參與者的故事與專訪,甚至還包括該地復耕作物呈現於餐桌上的樣貌及食譜等,讓小農復耕不再是遙遠夢想,卻可以是讀者桌上佳餚.
  書末還提供數個可以與友善農業經營者聯絡的資訊,以及小農復耕教戰手冊等,甚至包含紀錄片光碟一張,認真用功的我,書讀完了,連紀錄片都看完了,不得不說這些文字與影音資料確實以有趣活潑實用且全面的方式將這個計畫介紹給社會大眾,呈現了小農復耕的夢想與光明面,但我相信實際執行時,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絕對不只書上所寫的這些
  閱讀此書時,我同時在腦中構想如何將已然發生在台灣的經驗與知識運用在撒哈拉計畫裡,自然農法在撒哈拉反倒不難執行,我也已有了摩洛哥樸門自然農法的人可以提供諮詢,問題向來是水源難尋,棕櫚樹種植與麥田復耕原本就是我心裡同個計畫的不同階段,綠化沙漠並達到糧食自足會是首要目標,若糧食有剩餘,我想走的倒不是尋找銷售通路,而是帶入沙漠深處,以低廉價格販售給遊牧民族,改善這些活在赤貧邊緣者的飲食
  但書裡舉凡將農產品加工以提高產值,將農作物化做在地美食,端上餐桌以吸引外客並介紹當地特色,以及組織「在地小旅行」等,都是我未來回沙漠可以試著去做的事情.
  我其實並不特別期望這些努力與未來作為可以做到什麼樣的大規模,或是形成何等影響,在最初起,這不過是以真實行動來回應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並不是那樣認同資本主義與全球市場所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如果全球暖化與水資源危機讓我憂心,如果我不忍游牧子民活在艱困處境且難以翻身,如果我對沙漠的愛讓我無法將自己親眼目睹的一切拋諸腦後,那麼在我有生之年,我可以為這一切做什麼?
  有了這樣的提問、渴望與衝動,然後,我就做了,且持續行動中.
  
  
  
  一翻開這本書,我就覺這書的編輯很強!果然就在網上找到出版社副總編輯的訪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