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2015

紀錄片《里山臺灣:滄海桑田桃花源》

  有些意外地發現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紀錄片《里山臺灣:滄海桑田桃花源》(導演邱銘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2014年),在此熱情推薦給大家!
  所謂「里山」,介紹裡寫著:「里山一詞源自日語satoyama,意指日本農民在里山農墾,就近獲取森林資源,這種適地適性的農耕行為,以及只取所需的明智利用,是里山能兼顧生物棲地保育,和居民生活福祉的關鍵。」這部紀錄片裡呈現了台灣的里山實踐經驗,包括陽明山八煙聚落、花蓮縣豐濱鄉與新北市貢寮鄉水梯田等.
  片長約五十五分鐘,其中八煙聚落便占了三十分鐘以上,詳細地從八煙的沒落、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與林務局帶著計劃前來,試圖在當地推動台灣環境復興運動,讓八煙恢復往日繁榮,並號召更多熱血青年加入.基金會先後嘗試在梯田裡耕種蓮花與地瓜等,爾後決定種植八煙在日據時期相當知名的天米.
  觀看片子時,我很訝異在八煙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在水梯田裡,在山嵐及雨間,甚至沿著溝渠,流經每一戶人家似的.隨著水梯田復耕,水生動植物生態漸漸回來,青蛙與蜻蜓都變多了.
  八煙計畫不僅有林務局及基金會協助,與元智大學合作,也獲得企業認養,影響的不只是八煙聚落裡的老農,還有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因此而獲得新經驗,而里山在八煙的實踐,更是重要的台灣經驗之一.這個段落較能看到的是基金會的觀點,較少聽見八煙在地人的聲音
  我猜想片子裡三個台灣里山實踐的例子應該都是在林務局補助下進行,片中可以看到有機農耕的成本極高,即使售價抬高,都難以回本,或許是因有基金會與林務局協助,獲得資源較多,否則計畫很可能難以延續.
  也因收入難以跟支出打平,顧基金會花蓮的與貢寮的阿先都得想辦法尋找出路,包括企業認養文創包裝有機農耕、小農市集及觀光農場等,對我來說,這當中呈現的是所有從事友善農作及半農半X的人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成本太高且難以尋找適恰通路及銷售管道),而台灣里山經驗則提供了一個可能性.
  片子還呈現一個很真實的面向,讓我很喜歡:不是每個老農都認同或支持有機農耕,基金會得花上許多精力與時間跟他們溝通,說服他們不用農藥與化肥,且有時必須是先付出一筆資金,讓老農生活有所保障,才可能配合計畫,由此可見,耗費大量資源時間與人力在八煙計畫,為的是理念,而不是獲利.對我來說,這部份很真實,所以有力,也讓有志於有機農耕者,知道自己可能面對的是什麼.
  如果我沒誤會的話,目前片子裡的三個地方在資金上,依舊仰賴外來資源較多,無論是政府補助抑或企業認養,所生產的農產品獲利似乎讓難以與支出打平,更不用說獲利了.而這應該是所有理念型計畫的共同困境吧!
  此外,片子裡的每個鏡頭都好漂亮,讓我一再詫異:哇!原來台灣有這麼漂亮的農村山林景緻啊!看到水牛與白鷺鷥在梯田棲息時,真不敢相信這畫面此時還存在台灣!
  不過片子裡,有個東西我沒搞懂,八煙水梯田的水,是哪兒來的?為什麼還可以改旱作?先前水跑哪兒去了,為啥會讓青蛙沒地方下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