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消失後的世界:蜜蜂神祕失蹤的全球危機大調查》(Alison Benjamin、Brian McCallum著,漫遊者文化出版,2011年)是一本很容易閱讀且很好看的科普專書,很值得推薦!
這本書從人與蜜蜂的共同歷史說起,描述古文明中對蜂蜜的利用以及如何養蜂,蜜蜂在人類文明中的象徵以及為什麼.接著是蜜蜂相關生物知識,從蜜蜂的各種特性(分工合作與不同蜂的職務何在、搖擺舞、蜂巢之美、蜂后與工蜂的差異等等)、風媒植物與蟲媒植物的差異等等,這部分的鋪陳,對於後續明白蜜蜂消失的原因,有著關鍵性的幫助.
1869年,首度有蜜蜂消失的紀錄,接著便每年皆有此現象,蜜蜂或大量死於疾病,或集體消失,留下蜂后、幼蜂與一整窩香甜蜂蜜,「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之名因此而來.作者從層層面面,抽絲剝繭地探索蜜蜂為什麼大量且神祕地消失,包括從廿世紀開始,人類引進溫和且多產的外來蜜蜂養殖,導致多種本土蜂逐漸減少甚至瀕臨絕種,讓蜂的基因庫萎縮.蜜蜂原本就有害蟲與寄生蟲等問題,單一作物、殺蟲劑的使用對蜜蜂有著不良影響,人口爆炸、糧食需求增加、農地與都市不斷擴增,無不讓蜜蜂的居住環境、飲食種類等基本生存條件更加受限,產生更大壓力與營養不良,這讓蜜蜂容易發病,產生大量死亡.此外,在美國大規模單一作物農業方式中,每逢開花季,便需要蜂農帶著大量蜜蜂協助授粉,讓授粉產業化,造成蜜蜂過勞、壓力大且營養不均等,抑或死於農田裡的農藥,抑或因蜜蜂被帶著在美國各州四處授粉,也讓疾病因此擴散.
無奈的是,蜜蜂相關研究慢如牛步,研究者需要經費,然而企業寧願補助研究如何讓蜜蜂為農業產生更大利潤,而不是去發現蜜蜂大量死亡的真正原因.在禁用對蜜蜂造成毀滅性傷害的農藥方面,更是一場無止境的戰鬥──永遠都可能有新的農藥出現,且無法一時半刻確認造成蜜蜂傷害的元素,而要能立法禁止藥商製造並販售該藥物,更是一條艱辛歷程.即便是被許可的殺蟲劑,都可能在數種化學成分作用下,產生先前無法預期的毒害.
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的植物仰賴蜜蜂授粉,蜜蜂的產值極大,世界各地不時有蜜蜂大量死亡的消息傳出,若蜜蜂完全消失,即使以超低工資的勞工來作人工授粉,代價都相當高昂,且人類將減少多種食物與藥物,餐桌將相當單調且將爆發糧食短缺危機.然而不會有好萊塢會想拍一部蜜蜂消失的災難片,因為「跟任何有花有鳥、或是蜜蜂蝴蝶的影片相比,海嘯、洪水、大火和爆炸場景還是比較戲劇性.」(p.269)
這本書詳實地分析蜜蜂消失的種種可能性原因,但並未給出定論,畢竟科學家至今尚未找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研究者質疑所謂「蜂群衰竭失調症」根本不存在,這是現代捏造出來的名詞.然而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理解蜜蜂的特性與工作,發現現代生活模式與農業耕作方式如何大大影響著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包括蜜蜂,若說美國農業將蜜蜂當授粉機器操作且不給休息調養時間,那麼有天機器故障,也是正常的.尤有甚之,蜜蜂在大規模單一作物耕作方式中,就像血汗勞工一般地被奴役,為了配合果樹開花時間,人類甚至利用一些非自然方式,違反蜜蜂天性與自然作息,讓他們提早拼命工作.廉價的農產品,有一部分其實是建立在對蜜蜂的剝削上.
有人認為蜜蜂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警告地球生態早已失衡,且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更多應是來自人類作為.威爾森認為蜜蜂死亡是提醒大家:「我們是依賴昆蟲而存活的,這是無法逃遁的連結.」(p.288)
對我來說,所有問題歸結到最後,莫不是需要重新審思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是否真要延續此時極度摧殘自然環境的「富裕的現代生活模式」.
突然對蜜蜂感興趣,也不是沒有原因.不久前,可愛的年輕老闆娘子齊突然談到她希望將來可以養蜂,不為取得蜂蜜,單純想為地球環境做些努力,這也讓我思考起將來在沙漠,自己是否也能多些用心,為蜜蜂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
這本書從人與蜜蜂的共同歷史說起,描述古文明中對蜂蜜的利用以及如何養蜂,蜜蜂在人類文明中的象徵以及為什麼.接著是蜜蜂相關生物知識,從蜜蜂的各種特性(分工合作與不同蜂的職務何在、搖擺舞、蜂巢之美、蜂后與工蜂的差異等等)、風媒植物與蟲媒植物的差異等等,這部分的鋪陳,對於後續明白蜜蜂消失的原因,有著關鍵性的幫助.
1869年,首度有蜜蜂消失的紀錄,接著便每年皆有此現象,蜜蜂或大量死於疾病,或集體消失,留下蜂后、幼蜂與一整窩香甜蜂蜜,「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之名因此而來.作者從層層面面,抽絲剝繭地探索蜜蜂為什麼大量且神祕地消失,包括從廿世紀開始,人類引進溫和且多產的外來蜜蜂養殖,導致多種本土蜂逐漸減少甚至瀕臨絕種,讓蜂的基因庫萎縮.蜜蜂原本就有害蟲與寄生蟲等問題,單一作物、殺蟲劑的使用對蜜蜂有著不良影響,人口爆炸、糧食需求增加、農地與都市不斷擴增,無不讓蜜蜂的居住環境、飲食種類等基本生存條件更加受限,產生更大壓力與營養不良,這讓蜜蜂容易發病,產生大量死亡.此外,在美國大規模單一作物農業方式中,每逢開花季,便需要蜂農帶著大量蜜蜂協助授粉,讓授粉產業化,造成蜜蜂過勞、壓力大且營養不均等,抑或死於農田裡的農藥,抑或因蜜蜂被帶著在美國各州四處授粉,也讓疾病因此擴散.
無奈的是,蜜蜂相關研究慢如牛步,研究者需要經費,然而企業寧願補助研究如何讓蜜蜂為農業產生更大利潤,而不是去發現蜜蜂大量死亡的真正原因.在禁用對蜜蜂造成毀滅性傷害的農藥方面,更是一場無止境的戰鬥──永遠都可能有新的農藥出現,且無法一時半刻確認造成蜜蜂傷害的元素,而要能立法禁止藥商製造並販售該藥物,更是一條艱辛歷程.即便是被許可的殺蟲劑,都可能在數種化學成分作用下,產生先前無法預期的毒害.
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的植物仰賴蜜蜂授粉,蜜蜂的產值極大,世界各地不時有蜜蜂大量死亡的消息傳出,若蜜蜂完全消失,即使以超低工資的勞工來作人工授粉,代價都相當高昂,且人類將減少多種食物與藥物,餐桌將相當單調且將爆發糧食短缺危機.然而不會有好萊塢會想拍一部蜜蜂消失的災難片,因為「跟任何有花有鳥、或是蜜蜂蝴蝶的影片相比,海嘯、洪水、大火和爆炸場景還是比較戲劇性.」(p.269)
這本書詳實地分析蜜蜂消失的種種可能性原因,但並未給出定論,畢竟科學家至今尚未找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研究者質疑所謂「蜂群衰竭失調症」根本不存在,這是現代捏造出來的名詞.然而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理解蜜蜂的特性與工作,發現現代生活模式與農業耕作方式如何大大影響著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包括蜜蜂,若說美國農業將蜜蜂當授粉機器操作且不給休息調養時間,那麼有天機器故障,也是正常的.尤有甚之,蜜蜂在大規模單一作物耕作方式中,就像血汗勞工一般地被奴役,為了配合果樹開花時間,人類甚至利用一些非自然方式,違反蜜蜂天性與自然作息,讓他們提早拼命工作.廉價的農產品,有一部分其實是建立在對蜜蜂的剝削上.
有人認為蜜蜂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警告地球生態早已失衡,且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更多應是來自人類作為.威爾森認為蜜蜂死亡是提醒大家:「我們是依賴昆蟲而存活的,這是無法逃遁的連結.」(p.288)
對我來說,所有問題歸結到最後,莫不是需要重新審思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是否真要延續此時極度摧殘自然環境的「富裕的現代生活模式」.
突然對蜜蜂感興趣,也不是沒有原因.不久前,可愛的年輕老闆娘子齊突然談到她希望將來可以養蜂,不為取得蜂蜜,單純想為地球環境做些努力,這也讓我思考起將來在沙漠,自己是否也能多些用心,為蜜蜂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